【侨报网综合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多位政要、经济学家23日警告,受地缘政治和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活动将减少,通货膨胀上升,实际工资下降,粮食不安全状况加剧。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特别是欧洲地区经济表现将更为疲弱。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文警告说,全球经济可能正面临着二战以来的最大考验。
新华社报道,世界经济论坛23日发布最新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世界经济论坛常务董事萨迪亚·扎希迪说,疫情和冲突将对世界经济造成深远影响,可能使过去多年的成果化为乌有。必须认识到全球合作的必要性,本次年会将为这种合作提供一个起点。
俄乌冲突、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以及相关供应冲击正在影响通胀预期。接受论坛访问的大多数首席经济学家预计,2022年除东亚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市场都将出现高通胀,其中96%的人预计美国将出现高通胀或非常高的通胀,92%的人认为欧洲会出现这种现象。
同时,2/3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实际工资不久将下降;预计低收入经济体整体平均实际工资下降的受访者比例达到90%。
这些经济学家还预计,未来3年非洲和中东的粮食问题将最为严重。叠加能源价格高企的额外压力,世界可能面临近代史上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德国副总理罗伯特·哈贝克在论坛上表示,当前世界面临通胀、能源、粮食、气候变化四个相互交织的危机。如果只关注其中一个危机,就无法解决问题。“但如果这些问题都没得到解决,我真的担心我们会陷入全球经济衰退,对全球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格奥尔基耶娃则指出,近段时间,全球经济前景更加“黯淡”,经济衰退并非不可能。她说,展望未来,一些国家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多数为经济疲软、尚未从疫情中恢复或非常依赖俄罗斯石油的国家。
这是5月21日在瑞士达沃斯拍摄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标识。(图片来源:新华社)
格奥尔基耶娃当日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上发表文章警告说,在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和气候变化的持续威胁下,全球经济可能正面临着二战以来的最大考验。
大陆央视新闻报道,文章指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有约30个国家对食品、能源和其他关键大宗商品的贸易采取了限制措施。这会增加贸易壁垒,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拖累经济增长,让过去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付之东流。如果各国任其发展,其代价将是巨大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影响。
文章说,全球经济正面临一系列灾难,而我们需要作出选择:要么屈服于目前全球地缘经济分裂态势,让世界滑向更加贫穷和危险的边缘,要么改变我们的合作方式。文章呼吁,各国应在加强贸易往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债务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通力合作。
北京参考消息网24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网站的文章称,亚洲的增长前景已经因为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暴发遭受打击;美国联储会有可能正在把美国的繁荣变成衰退;欧洲的家庭正在承受生活成本危机;许多贫穷的新兴市场的情况更糟,那里很可能出现粮食危机,甚至饥荒。
报道援引国际金融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说,这些冲击的共同作用表明,世界经济已陷入困境。他说:“我们现在处于又一轮全球衰退恐慌中,只不过这一次我们认为这是真的。”(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