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阿富汗塔利班15日宣告进入首都喀布尔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各界保护馆藏文物。不少文博爱好者想起,2017年,该馆一批珍贵文物曾到中国展出,并在3年时间里辗转中国多地博物馆,网民形容“与其说是展览,不如说是一次国际社会对阿富汗文物保护的接力活动”。这批曾在中国“避难”的文物已经回到阿富汗,未来等待它们的,是精心保护还是破坏和盗卖?
阿富汗国博:馆藏文物目前安全
成都封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5日,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官方社交账号上用波斯语和英语发布公告,称博物馆内文物暂时安全,也恳请塔利班、国际机构等相关人员不要破坏或盗卖馆藏文物。截至17日中午,阿富汗国博方面确认,博物馆暂时安全。
阿富汗国博的文物此前在全世界进行巡回展览,2020年4月已回到喀布尔,此后一直没有公开展出过。
外界担忧阿富汗文物的安全,是因为有前车之鉴——2001年3月,塔利班炸毁了巴米扬最大、最知名的两尊大佛,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据北京《光明日报》此前报道,巴米扬大佛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市巴米扬山谷石窟中,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瞻仰过宏伟庄严的巴米扬大佛,其与敦煌石窟、印度阿旃陀石窟同被列为三大佛教艺术最珍贵遗产。
曾为躲避战火在全球“流浪” 2017年到了北京
北京中国青年网报道,阿富汗国博的一批文物曾在海外“流浪”十几年,一是为了展示阿富汗宝藏的珍贵与精美,二是为了躲避战火,获得更好的保护。
在这场全球巡展中,有3年是在中国——2017年起,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200余件重要馆藏文物抵达北京,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2017年3月17日,阿富汗国博文物在故宫展出第一天。(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微博)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18日发文介绍,当年赴华展出的文物是于1978年在位于阿富汗北部的大夏国旧址出土的2万余件古代黄金制品的一部分,这些黄金制品被称为“巴克特里亚宝藏”。这批文物出土几个月后,阿富汗陷入战争漩涡,在此后的25年里,这批宝藏下落不明,被多次找寻,许多阿富汗文物工作者为之付出了生命。
2003年,被阿富汗文物工作者保存在阿富汗总统府达努拉曼宫地下宝库的“巴克特里亚宝藏”
躲过了搜寻,重见光明。经过4年多的整理和修复,这批宝藏走出国门,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开始国际巡展,辗转欧洲多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十余个国家。
2017年3月,故宫博物院主动联系阿富汗,从韩国接过巡展接力棒,这批展品抵达中国。故宫举办了《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特展。
临时取消美国展、在华“避难”3年 多地博物馆接力保护
中国青年网提到,2017年6月,这批文物结束在故宫的展览后,本应到美国继续巡展,但原定计划被取消了。这意味着如果找不到下一个展出地点,这批文物将回到局势尚不稳定的阿富汗。当时,中国网民纷纷@各自家乡的博物院、美术馆,请他们伸出援手,接力举办阿富汗文物展。
曾在华展出的阿富汗文物。左为镶宝石短剑,右为黄金山羊。(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微博)
很快,各地博物馆纷纷响应,准备“收留”这批阿富汗文物。接下来的3年里,该展走遍中国大江南北,在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南山博物馆(深圳)、湖南省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香港历史博物馆陆续展出,观展人数达到数百万,参观者们为它们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命运和守护者的坚持而感动。
在结束香港展期后,这批文物于去年2月安全运返喀布尔总统府。
近日,这批文物的命运再次引发各界关注。当年接棒故宫的成都博物馆18日在官方微博发文,回忆2018年2月该馆举办的《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文章提到一名网民留言:“与其说是展览,不如说是一次国际社会对阿富汗文物遗产保护的接力活动。”
2018年2月,成都博物馆接棒故宫,展出阿富汗文物。(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微博)
当年,成都博物馆展板上写下“文化不灭,国家永生”的标语,此次发文,成都博物馆改为“文化不灭,民族永生”,同样表达了对阿富汗的祝福。文章称,“这批历经战火如今耀世的珍宝在成都的日子,我们并没有忘记。它们只是希望人们能记得,这里瑰丽的文明值得全世界为它留恋”。
网民留言感慨:“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也曾有过灿烂的文明。”也有人祝福阿富汗:“我相信以悲伤开头的故事,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在我们心中将永远铭记阿富汗人民铸就的艺术和创造的文明。”(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