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处于经济下行压力中的中国实体经济即将迎来一场“及时雨”。中国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简称《公告》),自4月1日施行。《公告》明确加大对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六大行业企业的留抵退税力度。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年留抵退税规模约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退税资金将全部直达企业。专家认为,加大留抵退税力度将增加企业现金流,对制造业等留抵税额较多的行业形成利好。
今年2月7日,工人在泉州一工厂作业。(图片来源:中新社)
小微企业、个体户退税近万亿
综合上海第一财经、北京《中国证券报》23日报道,在2018年以前,中国基本上对增值税留抵税额不予退税,而是留到下一期抵扣,这实际占用了企业资金,尤其对设备等前期投入较大的科技企业、制造业不利,影响企业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之后,中国开始在部分行业试行增值税的留抵退税制度,其中2019年4月开始,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对符合条件企业的部分增量税额予以退还,这不涉及存量税额。
而此次《公告》显示,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与以往较为不同的是,不仅全额退还增量税额,而且退还存量税额,不过只针对特定行业企业。本月21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对所有行业小微企业、按一般计税方式纳税的个体工商户退税近1万亿元。其中,存量留抵税额6月底前全额退还,增量4月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表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规模很大,对当前稳就业、保民生、激发市场活力意义重大,因此增值税留抵退税面向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不仅从4月1日起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而且在6月底前全额退还存量税额,资金规模近1万亿元,力度很大。施正文称,这笔退税对一些小微、个体户等企业来说,是救急救命钱,因此需要各方加强协同,将退税资金直达企业等市场主体。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公告》还明确按不同规模企业分批有序安排存量退税,先是微型企业,然后依次是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充分体现了对中小微企业的特殊支持。
重点支持六大行业 设备类制造业退税最多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增值税留抵退税针对所有行业小微、个体户,但对于大中型企业,则限定于六大行业。
本月21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7月1日起办理全额退还,年底前完成;增量4月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
据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测算,假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行业结构类似,2022年设备类制造业有望获得超6000亿元退税,上游原材料制造业将获得退税额超2000亿元。纺织行业可获得约600亿元留抵退税,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可获得约500亿元,电力行业可获得约430亿元。
此外,留抵退税对于初创型科技企业而言也是“及时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解释,初创型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是先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存在大量进项税,但短期内没有投产和销售,缺乏销项税。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实施留抵退税,将极大提高科技创新企业研发积极性。
1.5万亿元来自哪儿?中央负担超九成
1.5万亿元退税,这些钱都来自哪儿?中央财政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基础上,再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新增留抵退税地方负担部分中央财政补助平均超过82%。
施正文表示,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是50:50,退税按理也应各承担一半。不过由于这次退税规模很大,而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一些地方可能没有财力来退税。为了保证退税不折不扣落地,此次地方负担的50%退税资金部分,中央财政补助平均超过82%,这意味着今年1.5万亿元退税资金中,中央财政实际承担部分超过91%,这体现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真正落实退税政策。
普华永道中国间接税主管合伙人李军表示,在中央财政负担50%的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确保退税资金直达市场主体,体现了中央将上述留抵退税政策彻底贯彻落实的决心,也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