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北京时间13日17时,经过为期110余天的北上之旅后,14头亚洲象返回普洱,目前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癸能村报豆号组附近活动。象群重返适宜栖息地,均在监测范围内,整体平稳,人象平安。
《云南日报》旗下“云报客户端”报道,普洱的森林覆盖率达74.59%,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亚洲象创造了良好的栖息条件,从1992年1头野生亚洲象进入普洱市思茅区境内开始,迁徙到普洱的野生亚洲象数量种群逐年增加,目前约有9个象群181头亚洲象常年定居普洱,约占中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62%。
2021年4月16日,17头亚洲象从墨江县启程北上,其中,2头中途返回,其余15头持续向北迁移,先后途径3个州(市)8个县(市、区),最北到达昆明市晋宁区辖区。7月7日,离群独象通过人为实施麻醉活捕,安全返回其原栖息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8月8日,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8月12日23时48分,14头北移亚洲象由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进入普洱市墨江县境内。
8月13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社)
大陆央视网报道,象群这趟走了很远,110多天,1300多公里,走了大半个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指挥长万勇说:“截至8月8日,云南省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多人次,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吨。”
人们以前没有经验,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象群,大家一边陪象群一边学习,把象群的习惯研究得清清楚楚。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无人机飞行C组组长韩建说:“由于象群行进的速度比较快,我们只能一边开车,一边操作无人机来进行跟踪监测。我们在跟踪监测象群的同时,也会对周边的活动目标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有活动目标,我们就会启用无人机的喊话功能进行预警疏散,同时把画面回传指挥部,由指挥部协调当地干部对周围群众进行专人疏散。”
报道称,这次亚洲象群的长距离北移,是一次人和大型野生动物的生动交流。人们从中能看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也感受到亚洲象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调查监测显示,近年来,云南亚洲象种群呈现三个明显变化:数量增长、种群扩散、习性改变。随着全面禁猎措施的实施,人类对亚洲象的威胁消失,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叠。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生物和生态安全以及公共安全管理,需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