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港籍青年能够在深圳当公立学校老师,至今我都觉得很兴奋!”吴嘉怡刚刚成为坪山区龙田小学一名语文教师,也成为了广东首批、深圳首位被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聘用的港籍青年。以前港澳籍青年不能考取内地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微信公号“深圳发布”28日消息显示,“我运气特别好,赶上了第一班车。”经过层层考核审批后,在今年5月8日,吴嘉怡正式签订了聘用合同,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了吴嘉怡的范例,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生黄晓蕾的考察流程就顺畅很多,去年11月份报考福田区南园小学英语教师岗位,现已到岗实习。她将成为深圳编制内事业单位聘用的第二位港籍青年。
“深圳这些年发展突飞猛进、充满机遇,我愿意更好地融入内地,学以致用,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也鼓励身边更多的港澳青年来内地发展。”黄晓蕾表示。
在深圳市人社局副局长倪勇看来,深圳市编制内事业单位首次聘用港籍青年,具有破冰意义。
倪勇表示提到,“深圳近年来已经引进100多名港澳籍人才,但大多集中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建高校和医院等机构,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聘用方面一直没有明确的政策通道。”
去年6月24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试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无外国居留权的中国公民均可报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
《办法》颁布的次月,深圳的事业单位招考就完全向港澳籍青年放开。由于不是定向招考,港澳籍考生需要和内地考生“同台竞技”,所有考生一视同仁。
5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暨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开幕式在广东省广州知识城广场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图为活动现场的人才供需对接展位吸引求职者。(图片来源:中新社)
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了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北上逐梦。据中新社消息,近年来,为吸引港澳青年到内地发展,广东省联合港澳特区政府共同建设“10+3”青年双创基地以及“1+12+N”港澳青年双创基地,从政策支撑、打造平台、营造环境、建立机制等全方面推动青创基地建设,帮助青创团队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已接近600个,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首席专家陈广汉表示,目前,珠三角地区有很多创新创业基地,中央与内地的地方政府也提供许多政策支持港澳青年前往发展。2019年底,中央出台16条对香港、澳门民众的便利措施并逐步落地,进一步从购房、金融、创新创业方面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条件。(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