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美国新闻 美国新闻 关注:2 内容:50352

    林毅夫解读《中国与西方》:中国的增长与开放是其他国家的发展机遇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美国生活 > 美国新闻 > 正文
    • 美国新闻
    • 大版主
      Lv. 27

      【侨报特约记者林页5月19日报道】中国对内该如何在防疫抗疫的同时稳经济、保增长,力争实现5.5%的年度GDP增长目标?对外,又该如何理解和应对西方正在重塑的国际新格局?5月18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2期承泽论坛上,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就全球经济的新现象与新政策带来解读。

      林毅夫解读《中国与西方》:中国的增长与开放是其他国家的发展机遇

      林毅夫。(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2022年的世界充满变数、动荡不安。新冠疫情、俄乌战争、英美严重的通货膨胀、多国申请加入北约。借此之际,林毅夫教授与哥伦比亚大学扬•什维纳尔教授共同邀约埃蒂沙姆·艾哈迈德、白重恩、陈平、罗伯特·库普曼、雅各布·卢、梁建章、卢锋等中西方知名学者和专家,从当前政策、贸易、局势与分工、创新、数字化和领导力等多个方面,共论全球经济与政策,以提供应对与思辨,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结集成《中国与西方:当前经济、政策与应对》一书。

      2049年中国人均GDP可能达到美国的50%

      会上,林毅夫表示,面对当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今年中国5.5%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面临不小的挑战。但他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体,按购买力评价,是世界第一大市场。贸易是双赢的,在此种情况下,需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同时扩大开放。

      林毅夫指出,2008年后,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5%~30%。作为最大的市场,到2035年以前,中国GDP仍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如果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来克服困难,我们就可能实现每年6%左右的增长。并且从2036年到本世纪中叶,每年应该还有6%的增长潜力,不管外界有何挑战,仍可以实现每年4%左右的增长。”

      此外,林毅夫还指出,到2049年,中国人均GDP可能达到美国的50%,其经济规模可能达到美国的两倍。“到那时,世界就可以出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他还表示,在国际层面,中国的增长和开放也会被其他国家视为他们的发展机遇。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现在要做,中长期也要这么做。”林毅夫强调,预期转弱是三重压力中最关键的部分,同时新冠疫情防控是当前最紧急的挑战。他指出,在争取动态清零的同时也要迅速地恢复生产生活,并通过减税、免税、减租金、贷款延期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此外,面对受疫情管控影响的家庭,政府应发放相应的消费券或现金、数字人民币来帮助因疫情收入困难的家庭。

      美中经贸关系不断演变 中国出口比例达新高

      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卢锋在会上探讨了对过去5年来美中经贸关系演变的观察。卢锋指出,回顾过去5年,特朗普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了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后告一段落,拜登政府上任后暂时搁置了关税贸易的议题,但在金融领域、科技领域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立场使美中经贸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卢锋指出三点,首先,在贸易增长和双边平衡的情况中,从数据来看,过去五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一定波动,但仍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增长态势,尤其在疫情期间,出现超预期的强劲增长,中国出口占全球比例达到新高。

      第二,在投资、旅游、留学等领域的双边交往情况中,由于疫情影响,双边旅游人数在两年中下跌了80%-90%。在疫情冲击下,过去两年留学人数绝对数也出现了大幅收紧。

      第三,在前沿科技方面,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发展较快,其中风、光发电量的增长非常迅速,现在已远超欧美国家。在电动汽车销售市场上,中国的销量也出现井喷式增长。此外,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地位的演变也不断提升,在储备资产、国际支付及金融交易的占比均有显著提升。

      大会结束时,主持人引用林毅夫的发言表示:“我们在书写历史,每个人要有书写历史的豪气和使命感,国际秩序没有既定答案,是我们去努力争取和探索的过程。”(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 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