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近日发表一项新研究显示,曾得过非典(SARS)的人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似乎获得了一种“超级免疫力”,能抵御目前流行的所有新冠变种毒株,甚至能保护人体免受其他冠状病毒感染。多名专家表示,这可能为对付“泛冠状病毒”、研发“超级疫苗”提供线索,从而阻止未来可能的疫情暴发。
感染过SARS的人打辉瑞疫苗
激发“超级免疫力”
成都红星新闻援引《自然》(Nature)杂志报道,18日,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王林发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对8名近期接种了两剂辉瑞(Pfizer)公司新冠疫苗的曾患过SARS的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他们血液中的抗体有效中和了早期的新冠病毒以及SARS病毒。
另外,这些中和抗体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阿尔法”(Alpha)、“贝塔”(Beta)及正肆虐全球的“德尔塔”(Delta)同样有效,并抑制了在蝙蝠和穿山甲身上发现的另外5种可能会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19日发新闻稿介绍这项最新研究。(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相较之下,其他完全接种过疫苗的人,包括曾感染过新冠病毒,如果未感染过SARS,则他们的血液样本中没有产生这种“强有力且广泛的抗体反应”。
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疫苗激活了免疫系统对SARS病毒区域的记忆,而这些“区域”同样也存在于新冠病毒及其他冠状病毒之中。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免疫保护能持续多久。
对付泛冠状病毒 “超级疫苗”研发有希望
该论文指出,这一研究结果为研发防御新冠病毒新变异毒株的疫苗提供了希望。
据报道,新冠病毒隶属于冠状病毒Sarbecovirus(乙型冠状病毒支系B)亚属,
SARS病毒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蝙蝠和穿山甲体内的冠状病毒同样属于该亚属。这类病毒利用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入侵,并且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类。
多名免疫学家、流行病学专家表示,王林发团队的这项研究结果让人“备受鼓舞”。因为这项研究证明,病毒学家长期以来的梦想——研发出一种能对抗所有冠状病毒的“泛冠状病毒疫苗”,是有希望的。
王林发表示,其团队正在研究针对多种Sarbecovirus病毒的潜在疫苗,他现在希望找到更多曾感染过SARS病毒的人以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包括测试他们对其他种类新冠疫苗的反应。
研究主导者王林发:国际顶尖病毒学家,长期研究蝙蝠病毒
领导这项研究的王林发是国际顶尖的病毒学家,现任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该校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所所长。
领导这项研究的王林发教授。(图片来源: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网站)
据华东师范大学公开资料,王林发196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同年10月到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1986年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从事博士后研究。1989年5月,王林发赴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他成为澳洲联邦科工组织(CSIRO)动物健康研究所(AAHL)最年轻的首席研究员和课题主任。2010年,他当选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王林发曾参与中国SARS研究,新冠疫情暴发后,他在新加坡领导相关研究。2020年1月底,他接受北京《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同SARS相比,中国这次的疫情应对显然更好,应对措施很及时,信息公开程度也很高。他说,中国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贡献不应被忽视,而且他非常不赞成对任何科学家个人的人身攻击,“这完全是在帮倒忙”。
王林发说,自己长期研究蝙蝠和蝙蝠病毒,同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有长期深入的合作,2005年还与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等人合作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指出蝙蝠SARS样病毒与人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达92%。8年后,石正丽团队在云南一个蝙蝠洞的菊头蝠粪便里分离出一株类似于SARS病毒的活病毒,与已知的SARS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清晰地揭示了SARS病毒的来源。
“我个人认为,这次的新冠病毒极有可能还是来源于蝙蝠。现在只有耐心等待结果。”王林发当时表示,蝙蝠本身并没有错,它们同病毒和谐健康共处,是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改变了环境,导致越来越多的动物病毒感染到人类。(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