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西非国家几内亚近日发现该国首例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感染病例,患者病情极速恶化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目前已赶赴当地。
综合香港中通社、成都红星新闻报道,这起马尔堡病毒感染病例是在几内亚南部小城格维科多被发现的。8月初,患者在当地一家医院急诊室就医,病情极速恶化并死亡。随后,经过几内亚国家出血热实验室的样本检测及塞内加尔巴斯德研究所的进一步分析后证实,该患者被确诊感染马尔堡病毒。
报道称,马尔堡病毒传播方式类似埃博拉(Ebola)病毒,由果蝠传播给人,可引起传染性极强的出血热。人感染后,可通过直接接触体液和皮屑在人群中传播开来。感染者的初期症状是发烧、头疼伴随心悸,若干患者会在7天内出现严重出血症状。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研制出针对于马尔堡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药。
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均属于丝状病毒科,二者具有不同的抗原特性,但在临床上较为相似,均可引起致死率很高的大规模疫情。在以往暴发的疫情中,马尔堡病毒的致死率在24%-88%之间,取决于病毒毒株和医疗方式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几内亚这一病例出现地所在的盖凯杜省是2014-2016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出现首例病例的地区,也是今年几内亚最早出现埃博拉感染病例的地区。几内亚6月份刚宣布第二波埃博拉疫情结束,仅两个月后就在同一地区发现了马尔堡病例。
目前,几内亚卫生部门正在努力寻找所有可能与该病例接触过的人,同时加强了跨界监测。
WHO在9日发声明称,已向几内亚派了10名专家帮助进行疫调,评估风险并动员进一步应对的力量。WHO称:“边境管控被加强,以便快速发现病例。已向邻国发出警告。”
WHO非洲区域主任穆蒂(Matshidiso Moeti)博士表示:“马尔堡病毒的潜在风险在于传播速度快,这意味着我们要尽快制止它。”
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旗下中国生物技术网介绍,马尔堡病毒首次于1967年秋在德国出现,当时,西德马尔堡、法兰克福和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几所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中同时暴发了一种严重出血热,31人发病,其中7人死亡,病症亦因此而以该地命名。直接感染的人多是因为接触当地实验室内染有马尔堡病毒的猴子而致病,这些猴子来自乌干达,由西德一家公司进口,原本是用来研制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自19667年至今,全球暴发了12次重大马尔堡疫情。WHO称,位于非洲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多个国家都报告过马尔堡疫情和零星的感染病例,包括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南非和乌干达。(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