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评】中国教育部29日介绍,截至2022年2月底,中国上线慕课(大型在线网络课程)数量超过5万门,选课人次近8亿,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慕课平台已向世界提供900余门多语种课程;通过慕课平台,全球11个国家的13所著名大学开展国际学分互认,多所高校开设全球融合式课程。
图为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首页。
慕课概念源自美国,英文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它是当今时代下“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改变了传统大学的教学模式。2012年,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等顶尖名校,主动将学校课程制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免费供全世界学习,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平台随之兴起。慕课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名校的课程,还可获得结课证书。紧随美国脚步,中国高校也于2013年迈出慕课第一步,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老师把部分课程搬上edX,复旦及上海交通大学也与Coursera正式签约。
新冠疫情推动了慕课全球化,也加速了全球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慕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阶段,全球近16亿学生遭受不同程度的教育中断,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教育危机,各国政府不得已迅速向在线教学过渡。美国各大高校也纷纷将课程转到线上,使用Coursera等慕课平台进行远程授课。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和学术创新中心曾通过Coursera几乎免费地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三个最受欢迎的数据科学专业课程,让他们的海外学业得以延续。
中国高校则在疫情期间利用慕课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不仅成功应对了停教、停学危机,还掀起了一场“学习热潮”。仅2020年春季学期,就有108万高校教师开设了110万门在线课程,2259万学生参与学习。清华大学还于当年发起成立“世界慕课联盟”,连同康奈尔大学、edX、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全球17所大学与3家在线教育机构,共同推进全球在线教育。与此同时,中国的优质课程也借助慕课平台陆续登陆美、英、法等国课程平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出海”。
后疫情时代,中外教育“云上融合”,全球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无障碍、全球化的终身学习服务是需求也是趋势。全球高等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将最大程度给各国学子带来福祉。(曹同庆)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