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资料图(图片来源:中新网)
从自行车、充电宝、按摩椅到远程问诊,现如今的共享经济形态遍布中国各行各业,既有产品,又有服务,甚至连知识也能共享。而过去两年,在疫情影响之下,这种新兴经济形势呈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在保障民生供给、推动复工复产、扩大消费以及提振内需等多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2月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2.9%;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为1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6%;2020年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达8.3亿人。
而在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这一新兴行业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频频涨价的现象。以至于今年6月份,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同相关部门一起,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包括哈罗、青桔、美团在内的多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整改,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从应用经济学的定义来看,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将资源使用权有偿让渡给他人,从而创造经济的一种模式。在共享经济中,闲置资源是第一要素,也是最关键的要素。共享经济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闲置资源使用效率,低价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共享经济不断涨价的这种现象背离了初衷,逐渐演变成了租赁经济。有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共享经济进入门槛较低,过度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急剧升高,迫切需要通过提高价格来对冲成本。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利用闲置资源创造价值,减少浪费。而当下很多共享经济形态变质,刻意创造“闲置”,不仅没有减少浪费,还造成了大大的浪费。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小黄车ofo,相信还有很多人的押金退取仍然遥遥无期。直至现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共享单车堆积如山,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这种造成浪费的共享经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而是“伪共享”。
那么,该如何让共享经济走上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呢?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引导企业合法利用自身市场地位,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回归共享经济的本源,而不是一味地用烧钱、补贴等“让利”竞争策略,通过先抢占市场,再涨价以牺牲消费者利益的方式来牟利。
虽然共享经济涉及的领域众多,这些领域的发展阶段、成长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是归根结底,共享经济的宗旨还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帮助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即使有专门的公司来提供共享产品和服务,也不能偏离这一宗旨。(张杨)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