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总统拜登20日宣布,提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出任新一任美国驻华大使。
与拜登团队关系密切正式上任可能要到今年底
中新社报道,一位熟悉伯恩斯的人士对北京《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考虑到伯恩斯与拜登团队的密切关系,拜登胜选后“(哈佛的)人们都知道他会出任外交和国家安全事务要职”,但因为他此前已担任过国务院“三把手”,即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因而留给他的选项只有少数几个职位,其中包括美国驻华大使。
6月下旬,伯恩斯在华“新班底”已完成组建,新任使馆发言人、使团副团长先后飞抵北京。此番获得提名后,伯恩斯还需等待参加参议院听证会。一系列流程走完后,他的正式上任时间可能要到今年年底。
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称,因为参议院共和党人很可能在确认驻华大使提名的环节借机攻击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白宫在正式提名前必须进行广泛的磋商和背景调查,这导致了新大使姗姗来迟。
“职业大使”VS“政客大使”
现年65岁的伯恩斯年少时因越南战争对外交产生兴趣。据他回忆,1973年停战协议签署时,越南战争“走进了我们的客厅和餐桌”,当时还是中学生的伯恩斯由此希望学习外语,变成一个对世界了解更多的人。
1980年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后,伯恩斯短暂投身非政府组织。1983年,他进入美国国务院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伯恩斯先后出任国务院新闻发言人、驻希腊大使、驻北约大使等要职,直至担任小布什政府的政务副国务卿。
2008年结束外交生涯到哈佛大学任教后,伯恩斯专门研究新时代职业外交官的综合素养问题,并将之概括为:外交官不仅要有充分的历史、经济、地理知识,更要懂得如何了解人;既要有全局性的战略思维,也要能成为美国社会与驻在国间加深了解的桥梁。
伯恩斯的校友、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助理教授佐佐木文子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伯恩斯的身上充分体现了“职业大使”的优点。“职业大使”指职业外交官出身的大使,是与参议员、州长等政客出身的“政客大使”相对的概念。
佐佐木文子介绍称,“职业大使”一般不太看重意识形态或总统的个人意志,知道妥协的价值及如何妥协,明白外交需要双赢。而政客出身的大使多是因为与总统的个人关系而得到任命,而且有自己的政治需求,因而一般被认为缺乏这些特质。
“在美国的关系网比拥有中国经验更重要”
伯恩斯不会中文,也不熟悉中国社会文化。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前副会长包道格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这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这个需要双方努力不让两国关系滑向深渊的时刻”。傅立民则认为,关键在于白宫会给伯恩斯怎样的指令,“政策是在华盛顿制定的,不是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制定”。
“伯恩斯‘缺乏中国经验’,可能也是他获得驻华大使提名的原因之一。”佐佐木文子表示,最近三任驻华大使:奥巴马任命的博卡斯、特朗普任命的布兰斯塔德以及拜登提名的伯恩斯,都不会说中文。“这种趋势反映了华盛顿的氛围:对中国非常强硬。”
在美国前任驻华大使博卡斯看来,伯恩斯得到提名的关键原因是他和拜登、布林肯、沙利文等人之间彼此充分了解,“拜登知道伯恩斯会尽自己所能为他工作,接受他和白宫的指示”。
任命伯恩斯显然比任命“中国通”更能让分裂的国会满意。前述熟悉伯恩斯的人士指出:“在当下,对于美国驻华大使来说,在美国的关系网比拥有中国经验更重要。”
佐佐木文子认为,提名伯恩斯,本身就意味着拜登的对华政策还存在调整的空间,“提名职业外交官,象征着拜登还是想‘做些事情’,而非一味追求意识形态”。(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