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对厨师来说,食物通常是一段个人历程、可能甚至是关于自己祖先历程的反映,能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事件中起到一定的功用。要让某一个厨师或者餐厅代表整体是不可能的,每个地区关于美食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
5月9日,硅谷腹地的一家中餐厅,工作人员正在将不同类型的物资装进纸箱。(图片来源:中新社)
据《今日秀》官网报道,说到美国的亚洲美食,故事经常被简化,并且是由不属于亚洲文化的人来讲述。很多一度被嘲笑的菜肴也只有在被白人推崇后才能得到尊敬和喜爱。不过现在,来自不同亚洲文化的厨师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懂得抓住机会,做出自己的特色,以获得应有的关注。下面这些厨师阐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美食应对现在这种仇视亚裔的环境,以及希望如何做出改变的。
田凯文(Kevin Thien,音译)是华盛顿特区餐厅Moon Rabbit的行政总厨,他深受自己身为裔和华裔后代身份、以及在全美各地成长的经历的影响。比如他的创意菜:一道向麦当劳麦香鱼汉堡致敬的菜。其中的鱼使用了柠檬草、大蒜、姜葱、鱼露等调料,充满了风情。
他表示:“小时候我们经常吃麦当劳,因为这样能让我们觉得自己更‘美国’。”对于民族美食,田凯文指出,顾客不应该认为这种食物就应该是廉价的。
田凯文还是“厨师阻止亚太裔仇恨”(Chefs Stopping AAPI Hate)的创始人之一,该组织由一群厨师和志愿者组成,他们一直在举办教育活动和系列外卖晚餐活动,以筹集资金,提高人们对打击针对亚洲人的暴力行为的意识。
厨师大卫·郭(David Kuo,音译)是在生了第二个孩子后,才开始更专注于烹饪台湾风味的菜肴。他解释说:“我只是想要做一些能让我回想起童年的食物。年轻的时候,我总是想着使用高级机器、利用高级技术。但是现在这些菜也许才是更好的版本。”
郭用他在职业生涯中学习到的技术和食材来改进自己童年时喜爱的菜肴。这让他的餐厅大获成功(疫情期间也依然很忙碌),但是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菜是否地道的批评。
郭对此回应称:“我们试图推动食物的发展,并尽可能多地进行研究和投入。”被指责菜不地道让郭很沮丧,但是他表示,自己忠于作为一名厨师的愿景,并且相信自己有这样做的。
斯里兰卡裔厨师福尔(Samantha Fore)5年前曾开设一家临时餐厅。作为一个移民家庭的孩子,这一开始只是她一种分享真实自我的方式,但是后来演变成她自我接纳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过程。
她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一种需要被同化、不要制造波澜的感觉。但是我后来意识到,当我这么做的时候,等于是放弃了自己所属文化的一部分。”她还表示,在创办Tuk Tuk餐厅的过程中,她才意识到她和真实的自己有多么脱节。
冼诺扬(Lucas Sin)是纽约餐厅君子食堂(Junzi Kitchen)主厨,这家餐厅供应家常式中餐,使用时令和更健康的食材。他还肩负着一项使命,即尽可能多地学习和分享中国美食的多样性。
作为一个历史迷,不在厨房的时候,他会与学者和厨师交流沟通,梳理中国的历史文献。他表示,中餐早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我希望看到中餐受到喜爱,就像我们看待法餐和意大利菜一样。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美国很多人对中餐有一种隐性的偏见。”
疫情期间,冼诺扬还推出了自己的个人项目“远程餐饮”(Distance Dining),这是一个由3道菜组成的外卖菜单,特色是来自海外华人的融合菜。他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来展示中国美食的深远影响。(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