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供电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国家发改委(简称发改委)12日公布电价机制改革通知,进一步完善电价市场化,真正建立“能跌能涨”的电价机制。此外,该通知显示,居民用电价格将保持稳定,此次改革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没有直接影响。
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综合中新社、上海第一财经网报道,发改委当天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此次改革核心是真正建立起了“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
中国电价市场化开始于2019年,当时发改委出台意见,宣布将实施多年的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由此,电价开始市场化之路。
目前,中国的发电侧和用电侧均未做到100%入场。
从发电侧来看,中国此前只有约70%的燃煤发电电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形成上网电价。此次改革明确推动其余30%的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从用电侧来看,此前中国大约44%的工商业用电量通过参与市场形成用电价格。而此次改革明确提出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中电联发展规划部副主任韩放指出,放开燃煤企业和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真正建立起“能跌能涨”“随行就市”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更有效的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电力建设者正在进行紧固输电线路铁塔作业。(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9月中国社会用电量同比增6.8%
今年以来,中国电力供需偏紧,此次改革将利于电力供应稳定。中国国家能源局13日发布的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9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彭绍宗表示,近期煤炭价格明显上涨后,一些地方电力市场的燃煤发电交易电价已实现上浮,对缓解燃煤发电企业经营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发电企业实现增收的同时,高耗能企业则将付出更多。《通知》中提出,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万劲松表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耗能行业无序发展,会增加电力保供压力,不利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短期来看,《通知》有利于缓解燃煤机组经营困难,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中期来看,完善竞争性环节价格由市场形成的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长期来看,对于引导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主任宋枫说。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也认为,《通知》虽然表面上定位于煤电价格改革,但本质上着眼于推动构建一种能够协同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型机制,是探索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福州展会上厂家展示电动汽车充电用电情况。(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电价对CPI没有直接影响
全面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让外界担心中国居民用电会跟着涨价。对此,《通知》中已明确,要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居民不会因此多交电费。
彭绍宗说,此次改革特别强调要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的稳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没有直接影响。万劲松也表示,改革实施后,居民、农业用户将和以往一样购电用电,方式没有改变,电价水平也保持不变。(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