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近期,中国多地现“拉闸限电”,舆论关注度持续不减。为应对电力供应紧张,连日来中国多个供电缺口较大的省市已获准电价上浮,但是电价涨幅仍控制在10%以下,且暂时不涉及居民用电。
电价涨幅仍控制在10%以下
限电潮下,有市场声音提出,中国多地电价存在上浮可能。此前的9月29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声,将做好今冬发电用煤用气保障,提出“限电不拉闸”、将按价格政策合理疏导发电成本等措施。南方电网公司也通知,尖峰电价上浮比例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低于20%。
“十一”期间,能源大省广东实施了最新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圳新闻网称,广东省发改委近日发布通知显示,从10月1日起,广东省将拉大峰谷电价差,峰平谷比价从现行的1.65:1:0.5调整为1.7:1:0.38。尖峰电价在峰谷分时电价的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25%。广东同样强调,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与尖峰电价实施范围均不包括居民用户;居民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无独有偶,中心经纬客户端注意到,贵州省发改委决定,自10月1日起在销售侧试行为期两年的峰谷分时电价。此前,贵州省是中国唯二不实行分时峰谷电价政策的省份。此外,广西、安徽、浙江和河南也将高峰与低谷的电价价差拉大,以鼓励用户“错峰用电”。
多地执行峰谷分时之际,至少已有内蒙古、四川、宁夏、上海、山东等已获准”上网电价“上调,并允许煤电市场交易电价在标杆电价基础上向上浮动。侨报注意到,各地调整幅度一般在10%以下。不过各地都强调,电价上浮暂时皆不涉及民生用电。
所谓的“上网电价”,一般指电网向发电企业买电的价格,该价格并不等同于是居民用电价格。
对于各地政府出台的允许电力交易价格上浮的政策,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电力交易价格上浮对缓解目前电力紧张的情况是有好处的。此外,他认为,目前的峰谷分时电价时段有一定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应尽快平衡供需,控制高耗能产业,才能避免后续造成更大的损失。
辽宁发布缺电蓝色预警信号
据侨报统计,8月下旬以来,中国已有云南、浙江、江苏、广东、辽宁、重庆、内蒙古、河南等20个省(市区)出台了限产限电措施。但至9月中下旬,各地“电荒”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尤其在东北地区,电力紧张不仅严重冲击工业生产,且波及民众生活。根据官方说法,煤炭价格上涨、电力供求失衡等是限电、停电的主因。
中国“十一”假期期间,东北的供电形势仍不乐观。大陆央视新闻客户端援引中国国家电网辽宁省电力公司预测,10月2日辽宁最大电力缺口为44万千瓦,依据国家发改委《有序用电管理办法》,为一般缺电四级蓝色预警信号。决定北京时间10月2日16时至20时启动实施有序用电IV级措施,辽宁省限制电力44万千瓦。
此前一天(1日),辽宁在同时段启动了相同措施,全省限制电力83万千瓦。但辽宁方面强调,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时,不涉及居民生活及其他重要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由中国华电为定点帮扶县援建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图片来源:中新社)
俄增加对中国电力供应
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电力公司InterRAO说,公司应中国请求,10月1日起,Inter RAO公司增加了对中国的电力供应,幅度达到计划的90%,即超过2020年10月供电量一倍。
据悉,供电按照与中国国家电网签订的为期25年合同进行,合同于2012年签订,总供电量为1000亿千瓦时。2018年至2020年,俄企每年对华供电量约为31亿千瓦时。InterRAO是俄罗斯国内唯一的电力进出口运营商。(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