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美国新闻 美国新闻 关注:2 内容:50352

    中国人吃鱼全靠他……“池塘养鱼学之父”谭玉钧逝世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美国生活 > 美国新闻 > 正文
    • 美国新闻
    • 大版主
      Lv. 27

      【侨报网综合讯】上海海洋大学9日发布消息称,中国知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淡水养殖专家、中国池塘养鱼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创始人之一、上海海洋大学教授谭玉钧于北京时间7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逝世,享年96岁。作为长江和黄河流域突破家鱼人工繁殖“第一人”,谭玉钧为中国人解决“吃鱼难”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报道,谭玉钧于1925年10月9日出生于广东台山,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水产系。1954年12月,调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养殖生物系任教。他长期担任池塘养鱼教研室主任,主讲“水产养殖学”“池塘养鱼学”等课程,曾任中国水产学会池塘养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1992年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人吃鱼全靠他……“池塘养鱼学之父”谭玉钧逝世谭玉钧(图片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微信公众号)

      与欧美主要依靠牛肉作为动物蛋白来源不同,中国可将淡水鱼作为动物蛋白的来源。作为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之一,发展淡水渔业对中国而言十分关键。1950年代,中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主要还是从长江、珠江等大型江河中捕捞天然鱼苗,生产效率低下。

      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曾撰文报道,如今随便走进一家饭馆都能点到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但这也不过是近60年的事情,时间回到1957年,当时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基本延续唐代——从自然江河中捕捞幼鱼,再实行人工养殖。渔农必须去购买鱼苗,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鱼苗成活率还很低。所以当时鱼产量低,价格高。当时中国请了日本家鱼养殖专家指导,日本专家断言,家鱼在中国是不可能养殖成功的。

      中国的水产养殖科研者们对日本专家的话不以为然,谭玉钧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从1958年开始率团队展开技术探索,与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吃饭4里路,住的通风房,厕所自己挖,喝水自己挑——这就是谭玉钧当时的工作环境,但他对此并不在意。天道酬勤,谭玉钧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的团队先后在江苏吴江平望、上海青浦、河南武陟突破鲢鱼、鳙鱼、草鱼的人工繁殖。

      接下来是解决池塘养鱼高产问题。谭玉钧在实践中建立起以“八字精养法”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个池塘养鱼学理论——太湖流域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体系。在当地推广应用后,池塘养鱼亩产量跃升至500公斤以上。凭借相关研究,他获得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系列奖项,并于1990年获上海市“菜篮子”工程科研奉献奖。

      “吃鱼难”问题缓解后,中国池塘养鱼业掀起了特种水产养殖的热潮。上世纪90年代,谭玉钧在中华鳖、欧洲鳗等特种水产品工厂化养殖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为中华鳖的工厂化养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养殖模式。

      在科技攻关的同时,谭玉钧培养了一大批水产专业技术人才,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水产养殖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中坚力量。(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侨报网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 做任务